一边口干舌燥、喉咙冒火、长痘,一边又手脚冰凉、小肚子冷、拉肚子?上半身热得像蒸笼,下半身冷得像冰窖?别慌,这不是精神分裂,是身体“电路短路”了:上热下寒,根子就在中焦堵了!
中医讲,脾胃在中焦,是身体的“交通枢纽”。
脾主升清,把水谷精微往上送;胃主降浊,把糟粕往下排。这一升一降,气机就转起来了。
可您要是吃多了、气多了、熬夜了,脾胃一罢工,中焦就“堵车”了!上面的火下不去,下面的寒上不来,成了“阴阳分离”的死局。《伤寒论》管这叫“寒热格拒”,就像锅盖烧得发烫,锅底却凉着,饭能熟吗?
那怎么通这个“堵”?不是清上火,也不是猛补阳,而是“打通中焦”!
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就是专治这个的“交通警察”,别看它名字带“泻”,其实是个“和事佬”:半夏10克、黄芩6克、黄连3克、干姜6克、人参6克、炙甘草6克、大枣4枚。
妙就妙在寒热并用!黄芩、黄连清上焦之火,归肺胃胆经,是“灭火队”;
干姜温中焦之寒,归脾胃心经,是“暖气片”;
半夏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,把中焦的“路障”搬走;
党参、甘草、大枣补脾胃之虚,给“交通系统”加油打气。
七味药一配合,寒热平调,升降复常,气机一转,上热下寒自然就解了!
现代研究发现,这方子能调节胃肠动力、改善肠道菌群,对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。临床常见患者服药后,口苦、胃胀减轻,手脚也慢慢暖了。
但注意!这方子治的是“寒热错杂”型,舌苔得是黄白相间,脉象濡数。要是纯上火或纯阳虚,就不适用了,得加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在线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