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。尽管他并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质,但命运却偏偏给了他一条意外的出路。当时,宋徽宗的后宫子嗣众多,而赵构的母亲韦氏在后宫地位极低,显然赵构并非长子。赵构原本似乎与皇位无缘,然而历史往往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。1127年,金人南下,攻破北方大地。赵构恰巧在出使金军营地的途中,被忠臣宗泽劝阻,未能前往金营,最终留在河北,这也为他日后夺位奠定了基础。与此同时,开封被金军攻陷,宋徽宗和其他皇子们被一网打尽,赵构成为唯一幸免于难的皇子。1127年4月,赵构在众将的支持下,在应天(即今河南商丘)登基称帝,正式建立了南宋政权。
虽然成为皇帝是赵构命运中的幸运,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让他一度陷入困境。金人得知赵构称帝后,立即集结大军南下,企图一举灭掉南宋。赵构虽积极组织抵抗,但由于战局的劣势,南宋屡屡败北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赵构几乎成为金人的追捕对象。为了生存,他首先南渡长江,金军紧追其后,他又一路向南逃窜,甚至在最危急的时刻一度逃往海上避难。直至韩世忠、岳飞等名将的帮助下,赵构勉力在南方站稳脚跟,但他始终被金人吓得心生畏惧,甚至不相信南宋能在未来打败金国、收复失地。再加上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存在不少求和派与投降派,他们不断劝说赵构放弃抵抗,向金人低头投降,赵构在多次施压下,逐渐倾向于与金国议和。
展开剩余79%赵构多次派人前往金国求和,但每次都被金人拒绝,原因无他,金国认为南宋并不强大,随时能被灭掉。见议和之路行不通,赵构只得委托岳飞、韩世忠等人继续抗战,以期通过战场上的胜利来争取议和的筹码。幸运的是,岳飞和韩世忠屡次击败金军,渐渐地金国开始意识到,南宋并非易于消灭的国家。此时,金国决定在1130年释放秦桧,使其成为金国在南宋的代表,充当议和的桥梁。
回到南宋后,秦桧积极迎合赵构的议和意图,并加强与金国的沟通,这让赵构颇为欣慰,于是将秦桧任命为参知政事,并成为与金国议和的主要人物。但南宋的主战派实力仍占上风,导致议和的机会屡屡错失。接下来的十年里,宋金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边打边谈的状态,直到1138年,金国发生内乱,主和派取而代之,才正式同意赵构的议和请求。
1139年,赵构派秦桧前往金国谈判,提出南宋愿意称臣纳贡、割让河北、陕西等地作为条件,要求金国归还宋徽宗夫妇的遗体,并释放赵构的母亲韦太后。然而,秦桧尚未启程,金国政局再次发生变化,主战派重新上台。金熙宗决定发动对南宋的战争,但岳飞再度出击,连连打败金军,一度收复了大片北方领土。岳飞的出色表现让南宋百姓看到了收复北方的希望,但赵构却让他们大失所望。当金国意识到无法轻易战胜南宋时,决定改为议和,并要求秦桧杀掉岳飞,因为岳飞已成为金国的最大敌人,也是阻碍议和的主要障碍。
赵构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金国的要求,立刻下令撤回岳飞的军队,并让他从前线退回。岳飞虽有不甘心,但在赵构的命令下,最终撤退。失去岳飞后,南宋逐渐丧失了收复北方的希望,而金军则迅速夺回了曾经失去的领土。岳飞最后被秦桧陷害入狱,并在1141年死于狱中,这一事件成为南宋历史上的一大悲剧。
1141年,赵构终于实现了他的和平梦想,宋金之间达成了绍兴和议,南宋在金国面前屈服,割让了淮河以北的土地,并同意称臣纳贡。这场和议的签订意味着赵构经过十五年的艰辛斗争,终于换来了相对的和平。然而,十五年来,赵构为了议和,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精神压力,而且也丧失了民心。尤其是岳飞的死,引发了民众的愤怒与失望,赵构成为了众矢之的。
在和议签订后的几年里,赵构的心情并未得到完全的平复。虽然南宋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,赵构依旧担忧未来的变局。随着1155年秦桧的去世,赵构感到国内的主战派日渐抬头,国家内部再度出现矛盾。面对主战派的压力,赵构只能采取强硬手段,压制他们的声音。但他知道,金国的威胁仍在,随时可能卷土重来。最终,在1159年,金国政局再度发生剧变,完颜亮发动政变,企图重新征服南宋。完颜亮继位后,立即将南宋列为消灭的目标,并派使者羞辱赵构,令他感到极度羞愧。
赵构的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,他对金国的政策失败感到深深的自责,认为自己无法继续担任皇帝。在1172年,赵构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——禅位给赵玮(后来的赵昚)。他在诏书中声称自己因年老体衰,已厌倦政务,因此传位给继承人。大臣们几乎没有人反对,赵构的退位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。
退位后的赵构过上了安逸的生活,享受着皇族的待遇。他居住在曾为秦桧所住的德寿宫,生活十分优渥,甚至每月享有十万贯的生活费。直到1187年,赵构在德寿宫去世,享年八十岁。纵观赵构的一生,他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皇帝,虽然亲手建立了南宋政权,却始终未能完成真正的复国大业,最终将权力交给了自己养育的继承人赵昚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在线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