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最近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,让不少自闭症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:2025年9月,FDA宣布更新亚叶酸钙的药物标签,明确其可用于治疗伴有叶酸受体α抗体的自闭症儿童的言语缺陷,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还同步投入资金,专门资助这类疗法的确认性临床试验。

消息一出,“亚叶酸钙能治自闭症”的说法迅速传开。
但仔细看官方声明会发现,卫生与公众服务部(HHS)特意强调:“亚叶酸并非自闭症的治愈方法,且可能只会改善一小部分儿童的语言相关缺陷”。自闭症科学基金会也明确表示,目前证据尚不足以推荐常规使用,仍需更高质量的研究验证。
这药真的能帮到孩子吗?哪些孩子能用?要搞懂这些问题,不用死磕专业术语,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比喻说起,再结合真实研究数据慢慢拆解。
1
3 分钟分清 3 个概念:
叶酸、亚叶酸、亚叶酸钙
这三个词本质是“原料→活性成分→药物形式” 的关系,不用记复杂术语,抓核心就行:
叶酸:
基础“原料”(比如绿叶菜、普通叶酸补充剂里的就是它),进入身体后得靠 MTHFR 酶等 “加工厂” 转化,才能变成能用的活性形式。
亚叶酸
叶酸的“活性成分”,不用转化就能直接被大脑、细胞利用,解决 “原料转化障碍” 的问题。
亚叶酸钙
亚叶酸的“稳定药物形态”—— 亚叶酸本身易氧化失效,做成钙盐(少数是钠盐)后方便储存、使用,所以临床上说的 “亚叶酸干预”,基本用的都是亚叶酸钙。

简单总结:叶酸是“原料”,亚叶酸是 “能用的活性部分”,亚叶酸钙是 “能当药的稳定形式”。
2
用“身体运输站”打比方,亚叶酸钙为啥能帮到部分孩子?
咱们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个“营养运输系统”,大脑就是需要持续补给的“指挥中心”,而叶酸就是维持指挥中心运转的“核心物资”。
但叶酸要送到大脑里发挥作用,得经过“加工”和“运输”两道关,这正是部分自闭症孩子可能出问题的地方。
普通叶酸就像“散装原料”,从食物或补充剂进入身体后,得先送到“加工厂”(比如肝脏里的MTHFR酶)加工成“标准件”(活性叶酸5-MTHF),再通过“专属快递通道”(叶酸受体)才能送到大脑。
而亚叶酸钙本身就是“现成的标准件”,不用进加工厂,更关键的是,它手里有“通用通行证”,可以走“备用公路”(还原型叶酸载体)直接到大脑——这一点,对有运输障碍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。
部分自闭症孩子的“运输难题”就是叶酸送不到大脑里 !
科学家发现,58%-76%的自闭症孩子体内会出现一种“拦路虎”——叶酸受体α抗体(FRAA)。这种抗体会堵在“专属快递通道”上,哪怕身体里不缺叶酸,大脑也收不到补给。
更麻烦的是,有些孩子的“加工厂”还会出故障:比如MTHFR基因突变,导致普通叶酸没法变成“标准件”。
这两种情况叠加,大脑就会陷入“物资短缺”,可能出现社交回避、说话少、情绪暴躁等问题——这些正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典型表现。
亚叶酸钙的价值就在这儿:它能绕开被堵住的通道和出故障的工厂,直接把“现成物资”送到大脑,给指挥中心“雪中送炭”。

3
叶酸代谢异常和自闭症:
只是部分孩子存在关联
必须先明确一点:自闭症的病因特别复杂,遗传、环境、孕期因素都可能有影响,不是所有自闭症都和叶酸有关。
但现有研究确实提示,部分自闭症孩子的症状,可能与“大脑缺叶酸”存在一定关联。
这里说的“缺叶酸”很特殊,不是指血液里的叶酸不够,而是大脑里的叶酸水平低(医学上叫“脑叶酸缺乏症”)。大脑缺叶酸会影响神经递质合成(比如管情绪的血清素、管沟通的多巴胺),还会阻碍神经细胞发育,进而表现出类似自闭症的症状。
但“有关联”不代表“是病因”:有些大脑缺叶酸的孩子没有自闭症,有些自闭症孩子也不存在叶酸代谢问题。
所以亚叶酸钙不是“万能药”,只对叶酸代谢异常的那部分孩子可能有用。
4、
临床研究怎么说?
特定人群或显潜力,效果需看这些前提
目前关于亚叶酸钙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,样本量不算大,但已经能看出一些规律:只有满足特定条件,亚叶酸钙才可能带来改善。

哪些孩子可能有效果?看抗体和基因
一项针对80名自闭症孩子的双盲随机试验发现,存在MTHFR基因突变的孩子,用亚叶酸钙后社交互动、情绪管理可能有积极变化;没有这个突变的孩子,效果就不明显。
另一项纳入82名自闭症儿童的研究显示,FRAA阳性的孩子里,部分人接受亚叶酸钙治疗后,语言能力和社交表现有了改善,甚至有人从重度自闭症转为轻中度。
还有研究发现,FRAA阳性的自闭症孩子,用亚叶酸钙后沟通能力的改善幅度相对更大,且这种改善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也得到了验证。
研究的局限性得正视
这些研究也有明显不足:
比如很多试验样本量小(有的只有10个孩子),随访时间短(大多不到1年),还没法完全排除个体差异或安慰剂效应。

所以现在还不能说亚叶酸钙对自闭症有“明确疗效”,只能说“在特定人群中显示出潜力”。
4
家长最关心的3个问题,答案都在这
亚叶酸钙安全吗?---副作用大多很轻微
从现有研究来看,亚叶酸钙的安全性还算不错:90%以上的孩子都能耐受,没发现严重副作用。
少数孩子可能会有短暂的头痛、失眠或情绪有点激动,还有些可能出现恶心、腹泻等胃部不适,但通常调整剂量或停药后就会缓解。
但必须提醒:亚叶酸钙是处方药,不能自己买普通叶酸补充剂替代!补充剂是“散装原料”,解决不了代谢问题,且治疗用的剂量(每天最高可达50毫克)远高于补充剂(通常仅0.8毫克),盲目服用还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,反而伤神经。
亚叶酸钙和孕期服用的叶酸钙是一回事吗?---不是
很多家长容易搞混这两个词,其实它们根本不是一回事:
叶酸钙本质是叶酸,还是“半成品”,需要加工厂转化才能用,有MTHFR突变的孩子用不了。
亚叶酸钙本质是亚叶酸,是“成品”,直接能用,还能绕开运输障碍,适用性强得多。

孕期补叶酸能防自闭症吗?---目前没定论
关于“孕期补叶酸降低自闭症风险”的说法,研究结论不一致:
有些研究说,家里有自闭症孩子的高风险家庭,孕期补叶酸可能有一定帮助,甚至有综述显示风险可降低30%-50%;但也有研究没发现明显关联。
孕期补叶酸的核心目的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(比如脊柱裂),这是医学共识,但别把它当成“防自闭症的保险”。
5
给家长的实用建议:先做检查,再谈补
如果想给孩子尝试亚叶酸钙,千万别盲目,一定要按这几步来:
第一步:先做精准检查,确认是否“对症” 先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两项关键检查:
* 查FRAA抗体:看“专属快递通道”有没有被堵住;
* 查MTHFR基因:看“加工厂”有没有出故障。
只有这两项有异常,亚叶酸钙才可能适用。
第二步:严格遵医嘱,不自己调剂量
如果确实对症,医生会结合孩子的年龄、体重、检查结果定剂量和疗程,还要定期复查血药浓度、肝肾功能。
尤其要注意,正在吃抗癫痫药的孩子,服用亚叶酸钙可能增加发作风险,必须全程医生监督。
第三步:不替代康复训练和干预,最好“组合发力”
亚叶酸钙是“辅助手段”,不能替代社交,认知行为和语言这些核心干预。
我们会推荐期待更有说服力的科研证据。如果一定想尝试,切记谨遵医嘱。
同时警惕,别买“自闭症专用补充剂” 有些商家借“亚叶酸钙”概念卖高价产品,宣称“特效改善”,其实成分和医院开的处方药可能有成分含量的区别,还可能加了不明添加剂。认准医院处方,别花冤枉钱。
理性看待,精准选择
美国政府的新政确实让亚叶酸钙走进了更多家长的视野,但它本质上只是针对“叶酸代谢异常”的“对症方案”,不是“救命稻草”,更不是所有孩子的“通用方案”。

面对自闭症干预,家长最需要的是冷静。不被“新政背书”的宣传忽悠,不盲目跟风尝试。先通过检查摸清孩子的具体情况,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,把科学方法和耐心陪伴结合起来,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做法。
未来随着研究深入,亚叶酸钙的适用边界会更清晰。而现在,我们能做的就是以科学为锚,陪孩子慢慢打开通往世界的门。
参考文献(向上滑动阅览)
1.Zhang, C., Chen, Y., Hou, F., Li, Y., Wang, W., Guo, L., Zhang, C., Li, L., & Lu, C. (2025).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igh-dose folinic acid in children with autism: The impact of folate metabolism gene polymorphisms. Nutrients, 17(9), 1602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nu17091602
2.Hoxha, B., Hoxha, M., Domi, E., Gervasoni, J., Persichilli, S., Malaj, V., & Zappacosta, B. (2021). Folic acid and autism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. Nutrients, 13(8), 2732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nu13082732
3.Frye, R. E., Rossignol, D. A., Scahill, L., McDougle, C. J., Huberman, H., & Quadros, E. V. (2020). Treatment of folate metabolism abnormalitie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. Seminars in Pediatric Neurology, 35, 100835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spen.2020.100835
4.Rossignol, D. A., & Frye, R. E. (2021). Cerebral folate deficiency, folate receptor alpha autoantibodies and leucovorin (folinic acid) treatment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, 11(11), 1141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jpm11111141
5.Wong, C. M., Tan, C. S., Koh, H. C., Gan, X., Hie, S. L., Saffari, S. E., Yeo, J. G., & Lam, J. C. M. (2024). Folinic acid as a treatment for autism in children: A within-subjects open-label study on safety and efficacy.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, 35, Article e10402. https://doi.org/10.1002/jdn.10402
股票在线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